说起中国地名的英文注音,很多人肯定都想:不就是拼音呗。确实,河北就是Hebei,浙江就是Zhejiang,好像很容易的样子呢!然而,事情真的这么简单?这些中国常见地名的拼写方式,你能认对吗?
陕西:Shaanxi
什么?陕西居然不是“Shanxi”?“Shaanxi”是个什么东东?手滑打错了吧!
按照汉语拼音,陕西写作“shǎnxī”本来没什么问题,但是如果英文翻译直接采用它,去掉音调以后就成了“shanxi”。
那么问题来了:中国还有一个省份叫“山西”,如何区分呢?
于是,借用中国第一套法定拉丁字母拼音方案“国语罗马字”里“第三声双写单元音”的规则,将“陕”写作shaan。这样,山西(Shanxi)、陕西(Shaanxi)就能很好地区分开了!
所以,如果看到路牌等标志上写了“Shaanxi”,不要以为是写错了哦~
西安:Xi'an
西安的拼音中间为什么要加一撇呢?
其实写出来你就会发现,如果不加这一撇变成了“Xian”,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合则一字,分则两音!
两音中间的符号叫做隔音符号,是为了避免注音时产生歧义和误解。
所以!凡是以a、o、e开头的非第一音节,a、o、e前都要用隔音符号隔开!档案(dang/an)可不是单干(dan/gan)!
乌鲁木齐:Urumqi
乌鲁木齐的罗马字母拼写,比较常用的一种是“Urumqi”。这个看起来并不像拼音的拼写是怎么来的呢?
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名,本身其实就是少数民族语的汉语音译。而根据1976年国家颁布的《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》,乌鲁木齐按照少数民族语就转写为“Urumqi”。
没办法,谁让中国地盘那么大、民族那么多、文化那么丰富呢~
内蒙古:Inner Mongolia
这是What!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是的孤陋寡闻!表气馁,你不知道的还多着呢!
内蒙古注音的画风突变,是因为“Mongolia”是一个表示蒙古族居地的约定俗成的名称。这样的拼写方法沿袭惯例,更方便理解和传播。
这种特殊情况特殊处理的例子,也表现在少数民族名称的拼写方式上。根据1991年《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》这一国家标准,蒙古族的写法为“Mongol”,而不是“Menggu”。因此,内蒙古也有“NeiMongol”的拼法。
西藏:Tibet
同样,西藏在国际上也更习惯用“Tibet”。藏族虽然在国家标准中拼写为“Zang”,但标准同时也注明,对外使用时称为“Tibetan”。
澳门:Macao 香港:HongKong
澳门拼作“Macao”,而香港一般拼为“HongKong”,分别是在葡、英殖民时期确定的,此后一直沿用,港澳回归以后,一国两制制度下保留了这样的称呼!
北京:Peking
北京竟然不是“Beijing”而是Peking。
北京为什么是“Peking”?
其实,这种拼写方式叫做“威妥玛式”注音法。原本是19世纪一些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学习汉语的注音工具,后来成为英文中音译汉语的一种主要拼法。
不过,新中国成立以后,我们有了自己的汉语拼音方案,作为汉语注音的标准。1979年,联合国也通过决议,以“汉语拼音”取代“威妥玛式”拼音法。所以,现在北京标准的注音应该是汉语拼音“Beijing”,“Peking”在大陆已经不再通用,只在部分著名学府、机构或历史著作中保留。如北京大学,习惯上还是写作“PekingUniversity”(想必你还傻傻的认为北京大学的注音是“BeijingUniversity”吧)。
没想到看似基础的拼音竟然有那么多学问,其实不仅仅只有列出来的这几个非凡的拼音,类似的地名还有哈尔滨,写作“Harbin”;呼和浩特,写作“Huhhot”,鄂尔多斯写作“Ordos”;西藏在国际上也更习惯用“Tibet”,藏族虽然在国家标准中拼写为“Zang”,但标准同时也注明,对外使用时称为“Tibetan”;景德镇KINGTEKCHEN……
看完这篇文章,以后这些地名翻译就再也不会傻傻弄不清楚了!